1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长期稳定发展环境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迎来重大利好的同时,也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受消费信心下滑影响的汽车消费带来积极影响。
► 民营经济向好直接影响汽车消费
继去年销量出现2.8%的下滑之后,今年的车市仍沉浸在负增长的压力中,从目前的态势看,全年或出现8%的降幅。分析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经济结构调整导致的消费信心不足严重影响了汽车消费。
“在此轮经济结构调整中,中小民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很多企业破产倒闭,影响经济增长的同时,传导到普通消费者身上,失业、收入降低等严重影响了消费信心,民众对汽车的消费意愿降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即使有些消费者有购车意愿,但受收入降低影响,也不敢贸然购车,这直接影响了汽车销量。
数据显示,民营经济税收贡献超过50%,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过80%,对新增就业贡献率超过90%。中国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银温泉表示,无论在经济建设领域还是社会建设领域,民营经济都举足轻重。正是民营经济这种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信心。而随着《意见》落地,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向好,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动力,传导到消费端,汽车消费有望提振,或将直接影响汽车销量。
正如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意见》对民营企业推动内部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给予了支持,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沟通渠道、服务模式和执行机制等,必将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解决当前民营企业的困难,满足民营企业的发展需求。
“《意见》的正式印发,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企业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大力支持和殷切期望,这令比亚迪备受鼓舞,深感责任和使命重大,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实业报国的理想和信心。”王传福说。
► 这些举措或将直接影响车企发展
“准入难、融资难、回款难、中标难、维权难、转型难等一些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仍然困扰着民营企业,影响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完善有关制度,出台切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加以破解。”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立足于民营企业改革发展首个中央文件的总体定位,兼顾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制度层面着眼,更多地用改革的方法,破除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完善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制度框架。《意见》中关于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深化创业板、新三板改革服务民营企业持续发展,支持发展以中小微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重组支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等措施或将直接影响汽车领域相关企业的发展。
《意见》明确,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不得额外对民营企业设置准入条件。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持续跟踪、定期评估市场准入有关政策落实情况,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
近两年,我国汽车领域开放的程度不断提升,外资股比限制正在逐步取消,汽车进口关税也在进一步降低,新能源汽车领域甚至完全取消了对外资企业的限制,外资投资环境持续向好。汽车领域的资质管理也从审批改为备案制,市场准入进一步降低。但实际实施中,我国汽车领域的资质一直是“稀缺”资源,一些想进入该领域的企业不得不首先面对资质关,一些进入该领域2-3年的新造车势力至今仍未能获得闯关资质,希望此次《意见》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措施能惠及车企,让汽车资质不再是受限制的稀缺资源。
《意见》在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条款中,提出要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体系,完善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支持制度,健全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支持体系,建立清理和防止拖欠账款长效机制。这些措施的落地都将直接影响汽车领域民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针对一些中小零部件企业,税费负担的降低、金融环境的向好,正是当前下行压力较大的行业在发展中亟需的。
众所周知,随着增速下滑,汽车领域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日益突出,行业进入兼并重组转型发展期,正需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投入行业发展中,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活力。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就强调,现在正是有实力的企业兼并重组的好时机,他甚至建议一些中小企业主动加入兼并重组中以度过生存危机。《意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相关措施中,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深化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加强创新,鼓励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重组,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机制,这为汽车行业相关企业明确了发展方向。
编辑:薛亚培